
本報記者 劉建強 通訊員 鄒凌昊
在岳塘區(qū),“小岳連心”調解工作室以其高效、專業(yè)的調解服務,已成為基層化解矛盾糾紛、守護一方平安的響亮品牌,更成為群眾心中信賴的“法治定心丸”。作為岳塘區(qū)司法局深入踐行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的創(chuàng)新實踐,工作室以“1+N”立體化工作機制為核心引擎,整合資源、下沉力量、聯動協(xié)作,致力于將矛盾化解于萌芽、解決在基層,有力推動了平安岳塘、法治岳塘建設。
自2024年7月揭牌啟用以來,“小岳連心”工作室交出了一份亮眼的“法治民生答卷”:指導全區(qū)各級調解組織成功化解各類糾紛4467件,調解成功率高位運行;累計為9388名群眾挽回經濟損失超3900萬元,妥善處置重大復雜疑難糾紛126件。這些數據背后,是群眾緊鎖眉頭的舒展、是滿意笑容的綻放,更是工作室作為基層“和諧守護者”的無聲勛章。
核心領航+專業(yè)隊伍
筑牢法治調解根基
“調解不僅要有為民情懷,更要依法依規(guī)、精準專業(yè),才能真正解開癥結,維護各方合法權益?!边@是“小岳連心”調解工作室負責人、擁有28年基層司法行政經驗的陳琦的深刻體會。
一次,轄區(qū)內某健身房一名女員工在非工作時間參加單位聚餐后突發(fā)意外身故。家屬情緒激動,依據關聯性提出高額工亡賠償訴求,企業(yè)方則因賠償能力及責任認定分歧難以承受,雙方關系一度劍拔弩張。陳琦帶領團隊迅速介入。他們一方面嚴格依據相關法律法規(guī),明晰責任邊界;另一方面,充分考慮死者家庭養(yǎng)父母年邁、兩個孩子尚幼存在的經濟困難,積極協(xié)調屬地民政、婦聯等部門,為其在湘潭縣和貴州兩地申請困難救助,并落實子女就學費用減免。經過多輪法、理、情并重的溝通協(xié)調,最終促成雙方達成一致,由企業(yè)方一次性支付賠償金28萬元,避免了事態(tài)升級,維護了社會安定。
在陳琦的統(tǒng)籌下,工作室構建了以“1+N”人員體系為核心的專業(yè)化調解網絡:“1”即以“小岳連心”工作室為中樞,統(tǒng)一制定規(guī)范、開展培訓、調度資源;“N”即整合全區(qū)專職調解員、社區(qū)(村)兼職調解員及行業(yè)專家,形成梯隊化專業(yè)力量,實現“按需精準派單”。同時,工作室通過案例研討、法律培訓、模擬調解等方式不斷提升隊伍專業(yè)素養(yǎng),全年開展培訓20余場,培養(yǎng)出10余名各有所長的“調解能手”,為高效解紛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人才保障。
“1+N”機制破壁壘
打造高效解紛路徑
針對傳統(tǒng)調解模式中“被動等案、多頭跑腿”的痛點,“小岳連心”工作室創(chuàng)新“1+N”立體化服務模式,打通服務群眾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工作室變“坐堂調解”為“主動服務”,推行“送調上門”“全區(qū)巡調”。調解員深入糾紛現場,尤其是涉眾型、跨區(qū)域糾紛現場,靈活設立臨時調解點,讓群眾“少跑腿、不跑腿”。在長塘社區(qū)試點的“百米調解圈”成效顯著——社區(qū)網格被精細化拆分,按照“地域相鄰、規(guī)模相當、人員相熟、服務半徑百米”原則設立糾紛受理點,配備“說理員”,確?!靶∈虏怀鋈Γ懿簧辖弧?,顯著提升了源頭化解效率。
更重要的是,“1+N”機制有效打破了部門壁壘。橫向聯動公安、法院、律師、信訪等部門,依法引導適宜調解案件進入工作室渠道;縱向以區(qū)綜治中心為總調度樞紐,由工作室牽頭,針對跨部門、跨領域的復雜糾紛,聯動相關行業(yè)主管部門,形成“工作室主導、部門協(xié)同、專業(yè)支撐”的法治化解合力,構建“橫向到邊、縱向到底”的多元解紛新格局。
法理情交融
詮釋調解為民初心
“調解不是冷冰冰的簽字畫押,核心是以法治思維為引領,用心用情幫群眾打開心結,重建和諧關系,回歸正常生活。”陳琦道出了“小岳連心”的服務精髓。工作室滿墻的錦旗和厚厚的感謝信,無聲訴說著一個個充滿“法治溫度”的為民故事。
8月,某企業(yè)一名返聘老職工在工作期間突發(fā)疾病離世。家屬依據特定情形提出包含喪葬費、高額工亡補助金在內的巨額索賠。企業(yè)則認為該職工非執(zhí)行緊急任務且患有基礎疾病,難以接受索賠金額。工作室受理后,立即啟動“分層分類”調解機制:首先與企業(yè)溝通,了解其立場和顧慮;接著聯動勞動保障部門,就相關法律條款進行權威解讀,明確責任與賠償范圍;同時邀請專業(yè)心理咨詢師介入,疏導家屬悲痛情緒。經過多輪調解,企業(yè)認識到員工關懷管理上的不足,同意在法律框架內適當提高補償;家屬也表示認可,雙方最終達成和解協(xié)議,成功化解了一起可能激化的重大糾紛。
從“百米調解圈”的精細服務,到“1+N”機制的高效聯動,“小岳連心”調解工作室始終堅守“解民憂、紓民困、護平安、促法治”的初心。如今,工作室正以“一街一社一品牌”為目標,指導各鎮(zhèn)街、村社培育特色調解子品牌,推動調解服務更精準、更深入基層。這支深耕基層的法治力量,正以其專業(yè)、高效、溫情的實踐,生動詮釋著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的岳塘樣本,為深化平安岳塘、法治岳塘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勁動力。
責編:周冠成
來源:湘潭日報
“面包媽媽”黃文韜:身殘志堅勇闖創(chuàng)業(yè)路 用雙手揉出生活的甜
老細屋里&崔老板蟹鉗:強特色、優(yōu)服務、樹標桿,推動“吃在湘潭”品牌火起來
書香岳塘:暢游書籍的海洋——小谷吖循環(huán)書倉
禁燒秸稈護生態(tài) 巧用廢料變資源
“我愛湘潭我的家——岳塘記憶”文化打卡點:昭山
“我愛湘潭我的家——岳塘記憶”文化打卡點:法華山
“我愛湘潭我的家——岳塘記憶”文化打卡點:山市晴嵐
“我愛湘潭我的家——岳塘記憶”文化打卡點:昭潭
下載APP
分享到